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广袤西北,花开东乡

来源:南方农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出发日期:2019.4.5 行程:宁夏银川→甘 肃东乡族自治县 交通:汽车自驾 游玩天数:2天 “高高山上一座城,锁南坝锁住了白云。山尖尖上有两棵古松,大楼房挤过了尕窑洞……”在空

出发日期:2019.4.5

行程:宁夏银川→甘

肃东乡族自治县

交通:汽车自驾

游玩天数:2天

“高高山上一座城,锁南坝锁住了白云。山尖尖上有两棵古松,大楼房挤过了尕窑洞……”在空旷苍凉的西北高原上,东乡花儿的歌声随着白云忽远忽近。

自银川往西南方向行驶,途经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再沿着细如羊肠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就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县城。这里的公路迂回盘旋,似彩带缠在山腰上;这里的大山四面临水,却常年干涸缺水;这里的地貌险峻奇特,常常撞击人们的眼球和灵魂深处。

神秘的撒尔塔

地处我国西北部的东乡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远远望去,以县城锁南坝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六条大梁,中间又夹着六条大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再由这些如老人皱纹般纵横交错的沧桑梁沟分出无数山岭和土沟,从而形成了一幅绵延重叠、沟壑交织的大山胜景。

当地的民谚俗语绝妙地道出了东乡奇特的地形地貌:这里 “山高没顶子,沟深没底子”;这里的人们“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就是在这样一片写满岁月沧桑和历史风雨的土地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民族——东乡族。

东乡族自称 “撒尔塔”,撒尔塔先民是13世纪从中亚长途跋涉而来的。据说中亚撒尔塔人迁居东乡与成吉思汗西征有关,早在公元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从那里带回了一批人,其中的士兵、工匠、商人逐渐在我国大西北的偏僻一隅定居下来,他们在深山沟壑中辛勤地开垦劳作,顽强地生存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于元末明初形成了东乡族。

心灵手巧的民族

走进东乡的坎坎沟沟、崎岖山道时,我似乎还能听到古时疆场上的厮杀声和工匠们干活时手中工具碰撞发出的叮当声。东乡的一些地名是以工匠命名的,如免古池是银匠之意,还有托木池(铁匠)、阿拉松赤(皮匠)、坎迟赤(麻匠)、阿娄赤(纺织匠)、依哈赤(碗匠)以及毛毛(毛皮匠人)等,可见,这里曾是撒尔塔能工巧匠活动的故地。

东乡族的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刀”就出土在这里。13世纪,成吉思汗在远征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对各种工匠特别宽容,将他们统统留下来,为其战争和生产生活服务。西征结束后,这些工匠随军来到中国,其中一大批工匠来到了陇上的东乡。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有些手工业从官办流落民间,从规模经营变为个体经营,从集中生产变为分散生产,如铁艺、银器、擀毡、织褐、皮毛、染布、榨油、制盐、火药等手工业。

东乡族家家户户的炕上都铺着暖和朴素、美观大方的白色毛毡,它叫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工艺。在过去,洁白柔软、无经无纬的擀毡是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陪嫁用品之一。我所见过的东乡擀毡有沙毛毡、绵毡、单人毡、拜毡等,按颜色分为白毡、红毡、瓦青毡,还可以制成毡帽、毡鞋、鞍鞯等。有的擀毡工匠还会精心设计各种典雅古朴的装饰图案,如牡丹芍药、红杏闹春、松竹图、清水远山等。

大山里的那些“花儿”

除了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东乡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例如古老的民间史诗、口头传说、寓言童话、民歌和富含哲理的笑话、谚语和谜语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东乡族民歌——花儿。

东乡族花儿独具特色,演唱者能够即兴将眼前情景编成歌词唱出来,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这首《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好吃树难栽,白葡萄搭起(个)架来。心里有话口难开,花儿里带上个话来……”花儿作为“大西北之魂”,也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

扛着生活的重担,哼唱着纯朴的花儿,东乡族人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微笑着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也离不开大山那温暖厚实的怀抱,因为在他们的血脉骨骼中早已融进了大山那威武不屈、坚韧不拔的坚强信念,在他们的人生足迹中,早已夯实了大山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追求目标。

出发日期:2019.4.5

行程:宁夏银川→甘

肃东乡族自治县

交通:汽车自驾

游玩天数:2天

“高高山上一座城,锁南坝锁住了白云。山尖尖上有两棵古松,大楼房挤过了尕窑洞……”在空旷苍凉的西北高原上,东乡花儿的歌声随着白云忽远忽近。自银川往西南方向行驶,途经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再沿着细如羊肠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就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县城。这里的公路迂回盘旋,似彩带缠在山腰上;这里的大山四面临水,却常年干涸缺水;这里的地貌险峻奇特,常常撞击人们的眼球和灵魂深处。神秘的撒尔塔地处我国西北部的东乡族自治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远远望去,以县城锁南坝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六条大梁,中间又夹着六条大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再由这些如老人皱纹般纵横交错的沧桑梁沟分出无数山岭和土沟,从而形成了一幅绵延重叠、沟壑交织的大山胜景。当地的民谚俗语绝妙地道出了东乡奇特的地形地貌:这里 “山高没顶子,沟深没底子”;这里的人们“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就是在这样一片写满岁月沧桑和历史风雨的土地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民族——东乡族。东乡族自称 “撒尔塔”,撒尔塔先民是13世纪从中亚长途跋涉而来的。据说中亚撒尔塔人迁居东乡与成吉思汗西征有关,早在公元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从那里带回了一批人,其中的士兵、工匠、商人逐渐在我国大西北的偏僻一隅定居下来,他们在深山沟壑中辛勤地开垦劳作,顽强地生存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于元末明初形成了东乡族。心灵手巧的民族走进东乡的坎坎沟沟、崎岖山道时,我似乎还能听到古时疆场上的厮杀声和工匠们干活时手中工具碰撞发出的叮当声。东乡的一些地名是以工匠命名的,如免古池是银匠之意,还有托木池(铁匠)、阿拉松赤(皮匠)、坎迟赤(麻匠)、阿娄赤(纺织匠)、依哈赤(碗匠)以及毛毛(毛皮匠人)等,可见,这里曾是撒尔塔能工巧匠活动的故地。东乡族的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刀”就出土在这里。13世纪,成吉思汗在远征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对各种工匠特别宽容,将他们统统留下来,为其战争和生产生活服务。西征结束后,这些工匠随军来到中国,其中一大批工匠来到了陇上的东乡。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有些手工业从官办流落民间,从规模经营变为个体经营,从集中生产变为分散生产,如铁艺、银器、擀毡、织褐、皮毛、染布、榨油、制盐、火药等手工业。东乡族家家户户的炕上都铺着暖和朴素、美观大方的白色毛毡,它叫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工艺。在过去,洁白柔软、无经无纬的擀毡是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陪嫁用品之一。我所见过的东乡擀毡有沙毛毡、绵毡、单人毡、拜毡等,按颜色分为白毡、红毡、瓦青毡,还可以制成毡帽、毡鞋、鞍鞯等。有的擀毡工匠还会精心设计各种典雅古朴的装饰图案,如牡丹芍药、红杏闹春、松竹图、清水远山等。大山里的那些“花儿”除了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东乡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传统,例如古老的民间史诗、口头传说、寓言童话、民歌和富含哲理的笑话、谚语和谜语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东乡族民歌——花儿。东乡族花儿独具特色,演唱者能够即兴将眼前情景编成歌词唱出来,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这首《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好吃树难栽,白葡萄搭起(个)架来。心里有话口难开,花儿里带上个话来……”花儿作为“大西北之魂”,也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扛着生活的重担,哼唱着纯朴的花儿,东乡族人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微笑着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也离不开大山那温暖厚实的怀抱,因为在他们的血脉骨骼中早已融进了大山那威武不屈、坚韧不拔的坚强信念,在他们的人生足迹中,早已夯实了大山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追求目标。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qikandaodu/2021/0107/537.html



上一篇:南方自然疗养因子对接触放射性物质官兵心理健
下一篇:最后一次选择

南方农机投稿 | 南方农机编辑部| 南方农机版面费 | 南方农机论文发表 | 南方农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南方农机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