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南方的旁观者论钟鸣的当代诗学观念

来源:南方农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诗人钟鸣常自诩为时代与诗坛的“旁观者”。“旁观者”并不是对时代的变迁与诗歌的命运“袖手旁观”的人,而是“生活的旁敲侧击者,各种秘密的窥探者,精神的偷香窃玉者”

四川诗人钟鸣常自诩为时代与诗坛的“旁观者”。“旁观者”并不是对时代的变迁与诗歌的命运“袖手旁观”的人,而是“生活的旁敲侧击者,各种秘密的窥探者,精神的偷香窃玉者”,理解了时代而又与时代保持一定距离。钟鸣对“旁观者”立场的强调,使其能把捉到诗歌转型过程中常被人忽略的节点与细节,也正因为这一视角的作用,钟鸣的一些观点虽然有独到见解,但也容易引起争议。其常谈论的“南方诗歌”即是一例。

在钟鸣的观察中,“北方诗歌”与“南方诗歌”有着鲜明的区别,并且他引经据典说明了这些区别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状况。然而从钟鸣的具体论述及列举的诗人个案来看,其所指代的“北方诗歌”或许更倾向于以北岛为代表的“今天派”;而“南方诗歌”则是指四川诗人(以包括钟鸣在内的“四川五君”为代表),还有一些上海诗人(如陈东东、王寅、陆忆敏)等。钟鸣认为,“朦胧诗”的源头应该在贵州(以黄翔、哑默为代表),但因为贵州为“外省”的缘故,所以长期被忽略,不能与“今天派”相抗衡。从钟鸣的这些观点看来,他提出“南方诗歌”这一概念并推崇“南方诗人”的写作,隐含了某种对话语权的焦虑。因为钟鸣虽然自诩为“旁观者”,对“强人时代”保持警惕与抗议的姿态,但从其对“北方诗歌”与“南方诗歌”的表述来看,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论述重建一套诗歌话语秩序,因此仍然无法从时代的漩涡中彻底抽出。

一、“强人时代”的降临

钟鸣写作《旁观者》最早的动机来源于1992年,他的《城堡的寓言》刚出版不久,在诗歌写作上想给自己“来个清算”,自然要牵扯到时代的话题,便套用西·康诺利的《告别超现实主义》的标题,写上了《告别一九八九》。但在写作第二稿时钟鸣的想法产生了变化,不仅写诗歌现象,也写自己的经历,并由此更加凸显出“时代背景”(整个社会世俗化进程)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越发不能同意自己最初的观点,而是有了新的思考:“我从不认为时代中断过,它所有的现象,都包含在矫枉过正和修复的两种现象中”。[1](P919)钟鸣对“1989年”这个时间节点的看法经历了从“断裂”到“延续”的转变过程,并且他希望借用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以及马克思·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旁观者》三卷本中对1980―1990年代的诗歌转型进行初步的描述,并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旁观者”一词并不是钟鸣的首创,关于它的由来,钟鸣在《旁观者1》的楔子部分中有过详细介绍。他回溯历史,认为英国的艾狄生和斯蒂尔创办《旁观者》杂志之日即世界上所有“旁观者”的“纪念日”,而在狄更斯、里尔克、契诃夫等人的作品中,“旁观者”以“扁形人”“小人物”的身份自诩,进入他们的观察对象——城市。不过对于钟鸣而言,使其直接发现“旁观者刺点”的则是涅克拉索夫的作品《旁观者随笔》。这本书开篇作者即严肃声明:“断然站在维护的立场,坚决反对乌沙科夫,和十七卷辞典编纂者下定义时的偏见和轻蔑腔调。”因为“旁观者”虽然的确是“观景和看热闹的人”,但并非是“无所事事的粗心人和二流子”。[2](P1)实际上,《旁观者随笔》中的“旁观者”虽然游荡于城市之间,看似游手好闲,但从其具体言论看来,他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所处的时代,并以一种“不正经”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时代的观察。而钟鸣也在自己的《旁观者》三卷本中借鉴了涅克拉索夫的这种“游荡式叙述”,行文看似东拉西扯、散漫无章,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通过钟鸣个人的经历与观察,来折射1950年代以来的时代生活以及“朦胧诗”以来的诗歌运动与个人创作。这样看来,钟鸣的“旁观者”视角并非梁启超所理解的隔岸观火、不负责任之辈,也并非鲁迅笔下的“看客”,“旁观”对于钟鸣而言是一种区别于主流话语的“见证”方式。

对出生情况与外貌特征的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描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示出钟鸣对自己赋予自己的“旁观者”身份的自豪感:“十二月生的旁观者,不知你们和我一样清楚记得,我们一诞生,便像窝麻雀,裹着白布,以无意义的高音,呐喊着。用骚动的脚指头抗议着襁褓。”[3](P112)“我安然坐着。个头不高。旁观者一般都这样。尤其50年代生的。许多人是瘦子。肋巴骨。”[3](P197)而钟鸣对“旁观者”具体特点的描述也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旁观者无法忍受平凡”“旁观者是介于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间的单一者”“旁观者大致是那种既没天马行空,也没志在世俗的人”“旁观者幻想的特征,就是讲究弹性,一有机会,他就会去设想那种在一般人看来不可设想的事情”……诸如此类的描述还有很多,钟鸣一般会通过引经据典或举例论证来证明这些观点,以使观点显得更为可靠。如此凸显自己的“旁观者”身份难免让人感到有标新立异之嫌,但钟鸣的确是有其个人目的,他之所以强调“旁观者”的出场,是因为他认为“强人时代”正在逼近。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qikandaodu/2021/0305/679.html



上一篇:在故事中呈现日常南方的都市感张欣访谈录
下一篇:南方怀旧以玻璃动物园为例

南方农机投稿 | 南方农机编辑部| 南方农机版面费 | 南方农机论文发表 | 南方农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南方农机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