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机》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机》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机》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机》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机》刊物宗旨[05/29]
人性的最人性的卓别林及其电影世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能够引起人兴趣的事物,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南方小城读书。课余,最爱的是看电影。在一个封闭的黑暗空间,秘密地沉浸着、放纵着自己,与荧屏上的人,同
能够引起人兴趣的事物,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南方小城读书。课余,最爱的是看电影。在一个封闭的黑暗空间,秘密地沉浸着、放纵着自己,与荧屏上的人,同哭同笑,同喜同悲,跨越时空,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丰满迷人、跌宕起伏。从黑暗影院出来,站在阳光鲜艳的南方街市,人车流淌,喧声扑面,有短暂的眩晕,恍如隔世。那时候,有个同班同学,叫黄一平,她的父亲是县人民影剧院经理,她的家,就在影剧院边上。有了这个便利,只要放电影,就去看,哪怕是逃课。总是提早去,先待在一平的小房间,两个女孩,一起缩在床上,絮絮地说话——一平,那时她头发细黄,穿小领子小碎花宽腰衬衫,小脸总挂着一缕忧伤,笑容在她薄薄的唇边,一闪而过——电影开始了,灯全暗下,厚厚门帘垂放下来,神奇的白色光柱,从一个方形空洞打出来,投射在白色幕布上。我和一平,猫一般钻进影剧院——居然能找到空位,暗喜。更多时候,座无虚席,我俩就站在最末一排,或两边走道,直站到电影结束——那时,我的理想是当影剧院领位员,手电筒扫来扫去,很是威严,想看多少电影,就能看多少。因为一平父亲,我们不必担心会被领位员赶出去,满可以放心大胆、美美地看完电影。若是一平不在,又恰好放映我很想看的电影(其实什么电影我都想看),便咬咬牙,买票进去,一张票一毛五分或两毛钱,却花去我当月的大半零花钱;但买票看电影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啊哈,我终于占据了一个宽宽大大的座位,陷进去,窝在那,真希望自己从此长在那个位置上。
那时候看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卓别林的。我后来认识到,卓别林电影的经典性在于:年少时的喜欢是直接的感性的,有了一定的知识、阅历、艺术品鉴能力后,再去观看,无论是熟悉的重复,还是新奇的解读,都令我一如既往发自本心地欢喜。经典电影,好比一棵大树,每年都能看它抽出新叶开出花朵,而树还是那棵树。
1936年,《摩登时代》上映后不久,舆论报道反复,卓别林不愿受干扰,索性“逃离”美国,出访中国,结识了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家。又据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他在延安向毛泽东讲述《摩登时代》场景,毛笑得眼泪都流出来。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卓别林放映《城市之光》给周恩来看,次日周总理宴请,相谈甚欢;卓别林又观看了桑弧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大为赞赏。有了这些友好接触作铺垫,更因卓别林被认为具有左翼倾向,他也就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引介的美国导演之一。须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中国大陆上演的译制片,大多是前苏联、东欧或朝鲜电影,美国影片,除了卓别林的,就只有希区柯克的。1977年,八十八岁的卓别林辞世,为了纪念他,中国大陆特意放映卓别林电影特辑,我在南方小城看到的,便是这一批译制片,包括《寻子遇仙记》(1979年译)、《摩登时代》(1978年译)、《大独裁者》(1979年译)。
往后岁月中,陆续看了卓别林的大部分影片,包括早期的众多喜剧短片,而几部长片代表作,不知道看过多少遍,有人说他看了四十遍《城市之光》,我是相信的。最近一次,看《流浪汉先生》,是一部关于卓别林的纪录片,有对卓别林的家访场景,有卓别林从年轻到老的珍贵生活资料,有著名的影像片段。以前我最喜欢《城市之光》《舞台生涯》,觉得这两部片子情感优美高尚,色调忧郁,却不失明朗向上的精神。对《摩登时代》的理解,随年龄增长,理解加深,则有很大的变化。此片被认为具有左翼倾向,故最早被译介到中国,但是,设若将此片仅仅定位为处理阶级关系,描绘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剥削的反抗,显然是不够的。而《凡尔杜先生》,我最早看的时候,并不喜欢,就像这部影片首映后,票房惨淡一样,因为此片中,观众熟悉的滑稽的小个子流浪汉不见了,主人公是一个杀人犯,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将这部电影忽略了,认为是卓别林电影中最不重要的一部,直到年过半百,再来重看,才惊讶地体会到它的异乎寻常的深刻。
未经历世事之时,看卓别林电影,只觉得好笑、滑稽、充满欢乐。稍稍长大,再看,笑了也哭,感知温暖,也体会到悲悯。每次看到同样细节,比如《寻子遇仙记》中玻璃匠夏尔洛与儿子逃避警察那场戏,儿子皮球般滚到父亲身边,好似有根线牵着,父亲拿脚踢开他却如粘糖怎么也甩不掉,都要笑;看《城市之光》中盲女摸着流浪汉夏尔洛的手,“认”出他,说“是你”,都要哭。卓别林及其电影世界,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全都哈哈大笑,抹着眼泪,反复看多少遍,也不厌倦?至今想来,技艺娴熟至于无的状态,似乎还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心,如此柔软,满含对人、对世界的爱与深情,他是如此深刻地洞察世界、预知未来,如此深切地体会到人性之种种……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qikandaodu/2021/03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