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机》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机》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机》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机》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机》刊物宗旨[05/29]
农机智能化 打开“三农”发展新空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智能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摄影|通讯员李福孙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春插大忙季节,刚从外地回到新干的大丰优质稻合作社理事长沈军根打开手机APP,名
▲智能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摄影|通讯员李福孙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春插大忙季节,刚从外地回到新干的大丰优质稻合作社理事长沈军根打开手机APP,名下10多台农机所处的位置、运行轨迹一目了然。打开电脑,温室大棚监控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现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信息一应俱全,轻点鼠标,管理近百亩农作物的智能灌溉系统开始工作。
疫情恰逢农忙。在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利用现代化、智能化农机作业的场景屡见不鲜,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助力复工复产,广袤的田野里蓄满了科技力量。这场从田间到“指尖”的变革,对于减少春耕生产的人员聚集、有效防控疫情在农村扩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满身土”的传统耕作模式,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化耕作手段,我省农机装备应用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少农民摇身一变成为“码农”,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三农”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刮板式谷物收集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摄影|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
显身手 智能农机装备成防疫“神器”
一场雨水过后,南昌县蒋巷镇万亩良田新浪绿点点、生机勃勃。数台无人插秧机有序地在水田里来回驰骋,快速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疫情还没有消除,为防止人员聚集,今年插秧用上了智能农机。通过导航控制,实现全程无人驾驶,一台机械一天可完成50亩的插秧任务。”种粮大户老李说,根据田块形状设定好时间和路线,它们甚至可以24小时无休。一个季度下来,节约人工成本3万元左右。
春耕期间,南昌市免费投放的60套农机智能终端在高速插秧机上得到应用。装备升级的最大的亮点是基于北斗卫星的智能网联,有了它,千亩级的水稻种植基地,只需指挥几台智能农机,几天内就能完成插秧作业。
新干县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6万多人。如何让外出农民安心务工,又不出现田地撂荒的现象?
“以前看天种地,现在看屏幕种地。”新干大丰优质稻合作社沈军根说,该合作社采购了2台农业植保无人机、8台大型拖拉机以及多台收割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托管了5000亩耕地。
依靠智能化农机设备,目前,新干县提供托管服务的农业服务公司或者合作社有20余家,为4000户农民托管8万亩大田。
在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的赣机惠农系统调度平台上,信息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能力。各地不同机具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农机的作业面积和作业范围,行踪明确。旋耕作业面积连成了一条高低不平的曲线,有的时段形成一个波峰。
“这些农机装有远程监控和卫星定位设备,实现农机具定点定位、图片采集和作业面积实时监测等功能,降低了农机部门的管理难度与成本。”这位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个平台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可视化和动态管理,应急调度快捷,还能与各省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大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全省有4897台农机录入该平台。
智慧农机一小步,智慧农业一大步。当传统的温室大棚连上互联网,蔬菜种植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5月8日,在南昌办事的江西民望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谢冬华掏出手机,连线140公里外乐平市乐港镇的蔬菜大棚,查看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信息。这位从事蔬菜产销20多年的职业农民,快乐地感受着“智慧温室大棚”科技所带来的新变化。
事实上,不仅种植业,在养殖业中,我省养殖大户也在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变,享受从塘边、栏舍到“指尖”变革带来的便利。
智慧渔业,科技范儿。5年前,黎川县建成了全省首家智慧渔业系统的标杆性示范基地,该基地全部实现增氧机无人化管理、按需增氧,投料机会根据水质参数、视频参数、气象参数以及鱼类生长阶段进行智能精准投饵。
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处长付志勇介绍,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为防控疫情,我省投入各类农机60万台,其中智能农机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既有单个的智能农业机械产品,也有农业智能化系统和平台。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zonghexinwen/2020/080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