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机》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机》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机》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机》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机》刊物宗旨[05/29]
迎接智慧新农机的春天 --探访我市农业生产全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蓝晨 通讯员 刘一奇 8月初,烈日当头,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田里,一位工作人员轻按指令,挂满秧苗的无人驾驶插秧机便“迈”着有规律的“脚步”,插出一行行整齐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蓝晨 通讯员 刘一奇
8月初,烈日当头,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田里,一位工作人员轻按指令,挂满秧苗的无人驾驶插秧机便“迈”着有规律的“脚步”,插出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到了水田的尽头,无人驾驶插秧机来了个180度调头,朝着来时的方向继续作业,分行精确,行距均衡。不到5分钟,插秧机的后面整齐地留下了六列长约50米的秧苗“直线”。
这个场景发生在江山市峡口镇连丰村种粮大户姜杭军的农场中。这个夏天,他购置了江山市首台无人驾驶插秧机。
不仅在江山,在龙游、柯城,5G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智慧新农机在今年的夏季“双抢”中一一上场。这种通过全程机械化、智能避障、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路径,实现对农业生产中耕、种、收等环节的全方位革新,让千年以来的传统耕种模式得以改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在智慧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新农机成为农人们眼中的“香饽饽”。未来,它将给衢州的乡村带来哪些改变?将对我市农业全程机械化之路有何带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插秧机在作业
农村劳动力流失,亟需“机器换人”
7月20日上午,在龙游县红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场里,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人,共50人。他们看了看现场,其中一人熟练地撸起袖子,指挥起一台黄白相间的收割机。规划、转弯、进退,在他的操控下,这台收割机踩着欢快的节奏,张着“大嘴”,在稻浪中“吞吐自如”。不到半小时,就精准、高效地完成了3亩稻谷的收割归仓。
原来,这50人是“红亿农机”负责人董红专请来的北方农机手,懂技术、会用无人机,填补了衢州本地“双抢”时节缺劳动力的现状。
“全省150万亩早稻,衢州占了五分之一,要在二十多天的‘双抢’时间内完成收割、烘干、耕种,压力还是很大的。”前来现场观摩的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王建伟说,其中农村劳动力的日益匮乏,是衢州“双抢”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于是,“北手南调”应运而生。
“过去,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为雇不到人头疼,一天500元的工钱,还是招不到农机手。”董红专说。
在东北地区,七八月份是农闲季节,经验丰富的农机手们都赋闲在家。通过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董红专与这些农机手迅速达成协议,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北手南调”。
“从长远来说,光靠‘调’人还是不够的,要规模化种植,必须要实现智慧新农机之上的全程机械化。” 董红专说。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田地里,不仅有熟练的农机手,还有国内最先进的无人机——两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搭载5G通信技术的新农机,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可以自动规划最优的路径,按规划好的路径自动作业。还可以远距离实时精准操控农机。未来,农业从业者们可以坐在家中,通过手机APP控制农机。” 董红专自豪地说。
“目前,全市拥有农机装备总量37万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7%。但是,由于传统农机需要人工驾驶操作,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让传统农业耕种失去了人力保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蔡志军说,“规模农业的发展,亟待‘机器换人’,而智慧新农机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人力不足的缺憾。”
据悉,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业智慧转型,保质提效。重点围绕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等环节,扩大数字技术装备应用。目前,全市已开展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建起新型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12个。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整合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目前全市已在插秧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上安装北斗定位系统106套。
收割早稻
全程机械化,实现有难度
是否有了智慧新农机,衢州就会快速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呢?“从最初的‘无机可用’,到现在的‘有机难用’,衢州作为南方丘陵地带,并不适合所有的新农机。”蔡志军说。
家住常山县青石镇溪口村的陈文龙种了300亩胡柚,他是当地最早使用植保喷药无人机的农场主。“过去,人工背着喷洒农药设备进行防治,一亩地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使用无人机,一亩胡柚地只要两三分钟就能完成喷药。”陈文龙说。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zonghexinwen/2020/0813/422.html
上一篇:加强营造林质量具体措施
下一篇:三夏来了,农机手跨区作业,这些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