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吴赣闽等南方方言为何均会出现“侬”字?“侬

来源:南方农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吴语是汉语各方言分支中较大的一种,目前吴语的使用人数在8000万以上,在汉语诸多方言中仅次于官话(各片官话使用人口近9亿)。而且,吴语区自南宋以来近八百年,都是中国经济

吴语是汉语各方言分支中较大的一种,目前吴语的使用人数在8000万以上,在汉语诸多方言中仅次于官话(各片官话使用人口近9亿)。而且,吴语区自南宋以来近八百年,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吴语曾经也有很发达的方言文化体系,清末民初曾有《何典》、《海上花列传》等吴语文学出现。

对于吴语,一般还有另一个乡土气更重的称呼——吴侬软语,这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吴方言。但由于古代时苏州在吴语区的特殊地位(吴语在明清时代的通行语是苏白),有时候也用苏州话来代表整个吴方言,这里的“软”指的是苏州话温婉、柔软的特性,但“侬”是啥意思呢?


“侬”其实是吴语中最典型的一个用字。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江南受官话影响还很弱,南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就是用吴语传唱的歌谣,保存着一个典型的吴语词汇“侬”,这个音一直延续下去。南宋文人戴侗的《六书故》中就写到:“吴人谓人侬”。清代《松江府志》也记载这一带方言“称我曰侬”。

“侬”为何意?这个字其实各个地方用法略有差异,但基本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人称词”。比如上海的“侬”通常可以表示“你”,但也可以用在人称后面,比如“你侬”,“我侬”,表示的就是你、我,或者你们、他们。

那么,这个特殊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虽然现在“侬”这个音通常作为“吴语”的代表语音,但这个词实际并不是吴语的特有词,南方其它方言中也存在,比如赣语,北方赣语很多地区也有“你侬”,“我侬”这些称呼。而在闽语地区,“侬”的含义则更多为“人”,但语音发生了些许变化,闽南语中的“Lang”音实际就是此字。客家话和粤语中,这个字大部分地区用得不多,但根据古代一些文献记载,至少在唐代,岭南地区第一人称还是称“侬”。


汉藏语系的发展

大家知道,南方山川复杂,各地方的方言很难互通,即使是方言下面的各小片甚至都出现互相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但从江南到江西一直到闽粤,几乎整个东南地区的方言都出现“侬”音,而在北方话中,这个音却根本不存在,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语言学家当然早就注意到这个现象,根据考证,“侬”这个音的根源,应该是来自古代南方土著越族语言的词汇,而不是汉语。

语言和生物一样,是有系属的,今天我们说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2019年中国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称已经证明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这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根据估计,原始汉藏语分化成现代语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约5900年前。

然后呢?早期说汉藏语系的居民开始出现分化,一支闯荡青藏高原,形成藏族的先祖,其语言后来形成了藏语;一支南下东南亚,到达缅甸,形成缅甸境内各族群的先祖;还有一支则开始闯荡未知的东方,而这就是汉民族的先祖。

汉族先民一开始大体是以陕西一带为根据地,后世的汉族所称的“炎黄部落”应该就是以这些人为先民的,而由于当时这个地区富庶,最适合农业生产,所以这个部落人口渐渐增加,实力增强,开始大幅扩张,继续东征,击败了很多东方土著(反映在民族传说中就是“黄帝战蚩尤”等),他们的文明渐渐成为东方的优势文明,自然,语言也成了统治性的语言。


中国各民族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汉藏语系先民和壮侗语系先民是通过不同路线进入中国的

当然,现在的汉语、藏语、缅甸语根本不是一种语言,也完全不能互通。那么凭什么确定这些语言是“一个祖宗”呢?这就要专门的研究了,主要是研究一些“底层词汇”。现代的语言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系统,但原始的语言可没有这么复杂,原始的语言一般只有些基础词汇,比如“山”,“河”,“森林”,“石头”等当时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东西。后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提高,语言也越来越复杂了。但专业的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这些语言的底层特征,如果发现有相似,就能确定这两种语言是同一种语言发展出来的。

中国北方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就完全汉语化了,但是,南方呢?

南方并没有,当时中国南方地区,分布着成百上千的不同部族,后来中原人给他们起了一个泛称——“越”,这些越人部族说的语言并非属于汉藏语系,而属于另一个语系——壮侗语系(早期的中国学者一般认为这个语系属于汉藏语系,但当今中国学术界已将其从汉藏语系当中分类出来,并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语系)。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语言便属于这些语系,尽管当时中华大体上已经有相对统一的文化体系,吴越两国的上层也尊奉周天子,会“雅言”,但本族语言仍然并非汉语。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zonghexinwen/2021/0311/726.html



上一篇:古代打战时,为何南方喜欢用直刀,而北方少数
下一篇:奇闻:南方有多潮?女生过完年回宿舍,纸抽长

南方农机投稿 | 南方农机编辑部| 南方农机版面费 | 南方农机论文发表 | 南方农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南方农机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