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黄河这两大特点,许多南方朋友觉得不合理,却

来源:南方农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不过现在好多人似乎不太了解这位“母亲”,今天我就来说一下黄河两个很不合理的特点。 写这篇的原因,是上次我写一篇秦军水淹大梁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不过现在好多人似乎不太了解这位“母亲”,今天我就来说一下黄河两个很不合理的特点。
写这篇的原因,是上次我写一篇秦军水淹大梁的文章,有位南方的朋友信誓旦旦说水淹城池不可能,竟然还有多人声援他,我相当无语。作为一个在河南郑州溜达过的人,我要用实际行动较正他们的思想。
黄河是地上河
在大家看来,河面应该比两岸要低,这也是那位朋友认为黄河水无法水淹大梁的原因。是啊,城池大都建在高处,低处的喝水怎么淹高处的城池呢?
黄河不一样,河床比两岸要高,而且高得多。
黄河每年会产生十六吨泥沙,黄河上游水流湍急,泥沙沉积现象不明显,到了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山东段,地势平坦,大量泥沙沉降,致使河道拥堵,久而久之就黄河就成了地上河了。
(现在我们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黄河入海口,是一块冲积平原。)
因为地上河,黄河决堤险情就很大,这也是古代黄河水患连年的原因。所以古时候黄河几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而且一般都发生在河南段、山东段。
在过去几千年里,黄河决口一千多次,改道26次!
古代最有名“四渎”,有江河淮济,分别是长江、黄河、淮水、济水,这四条河都有自己的入海口,可是为什么淮水和济水没有入海口呢?因为都被黄河夺走了。
曾经黄河改道,把淮河入海口夺走了,现今黄河入海口则是是济水的。
(济水,发源于河南,由山东入海,现在济南、济宁都跟济水有关。因为黄河,济水算是消失了。)
大梁所处就是在当今开封附近,正好挨着黄河。试想一下秦军掘开黄河口,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处在低洼地区的大梁,怎么能不破?事实上现在黄河地下有好几处开封旧城。
历史上好多次都有掘开黄河口水淹敌人的目的,最近一次是蒋介石炸开郑州旁的花园口,天上之水倾泻而下,亿兆百姓化作鱼鳖。
黄河河道很窄
我当初在郑州看黄河时候,也很纳闷黄河河道为什么那么窄?我在佛山见一条珠江的支流,河道都要比黄河要宽。
黄河河道不是要自己变窄的,而是人为变窄!
河道越宽,水流越缓,泥沙沉降越多,河床自然抬升,增加决堤风险。
而河道越窄,水流越急,泥沙无法沉降,这就是古代水利专家的智慧。
提到治理黄河,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堪称千古第一人,王景沟通黄河和淮河水系,八百年黄河都没有再次改道,王景治理淮河措施甚至流传至唐宋。
到了元代,黄河再次为患,脱脱征召民夫修河,韩山童和刘福通在河底埋上独眼石人,散播谣言“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
明代,治理黄河有了新的思想,出现了高明水利专家——潘季驯。
潘季驯,创造性总结了“束水冲沙法”。之后清朝治理黄河,基本都是这个法子,不过清朝淮河流域水灾不断。

文章来源:《南方农机》 网址: http://www.nfnjzz.cn/zonghexinwen/2021/0317/779.html



上一篇:时尚穿搭南方小姐姐居家出门穿搭推荐
下一篇:南方姑娘的不错选择,探店2021款日产奇骏,颜值

南方农机投稿 | 南方农机编辑部| 南方农机版面费 | 南方农机论文发表 | 南方农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南方农机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